历史成语故事君子远忧国李斯劝逐客君子远忧国李斯劝逐客
秦国虽在邯郸遭遇挫折,但其实力仍显赫。第二年,秦军再次攻伐韩、赵两国,取得了胜利,并最终铲除了名存实亡的东周政权。继位的秦庄襄王早逝,其孙太子嬴政即位仅三岁便登基,这使得朝政大权落入相国吕不韦之手。
吕不韦起初是阳翟地方富商,因助立庄襄王而被任命为相国。他效仿孟尝君,广收门客中有诸多列国人才。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盛行,而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并公布于市,以金千两奖励对书作出改进意见,提升了他的声望。
随着秦王政成长,他二十二岁时,一场宫廷叛乱涉及到吕不韦,被迫免职后发现其势力非浅,便施加压力。随着吕不 韦一倒台,一些贵族、大臣提议逐客令,以防外来者图谋己害。李斯,即著名儒家学派代表荀况弟子的楚人,也因此被驱逐,但他向秦王上书陈述:“从前各代君主借鉴百里奚、蹇叔、商鞅和范雎等人才建立霸业,现在却将他们赶走,不正好助敌增强吗?”
李斯的奏章深得秦王心意,于是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李斯官职。此后,李斯辅佐秦王,加强对列国的攻势,同时通过游说诸侯和智谋手段支持武力的扩张。当韩非作为韩使者来到秦國求和表示愿意做属國時,由於韓非也是荀況學生的同學,与李斯有交情,因此也受到了重视。但最終由於怕韓非成為威脅,李斯暗示殺害韓非,並以毒藥送至監獄內,使韓非不得已服毒自尽。
这段历史反映出,在国家兴衰之际,每个人的选择与影响都可能决定命运。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智谋间谍,都展现出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与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