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神称号起源与牛郎织女传说
所谓“八仙”,即李铁拐、锺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那么大家知道“八仙”这个神仙称号是怎么来的吗?"八仙"最早出自于哪里?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与秦皇汉武寻仙访药的那些年头儿已是相隔千年,但"八仙"跟发轫于先秦时期的神仙观念和神话传说,尤其是汉末以来逐渐形成并不断衍变的道教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公”的文学家,当时称作“淮南之士”。《小学绀珠》记载:“淮南之士:左吴、李尚、苏飞、高祖、小高祖。”由此可见,淮南之士只是几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几位才子也成为了名声显赫的人物。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六杰”,依次是:“首容成公生,与蜀同乡;次李耳亦生与蜀;三董仲舒在青城山隐居;四张道陵在鹤鸣观隐居;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百祥龙门洞在成都。”上述人物并不包括现在我们熟知的那批人物。
到了唐宋时期,“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且广为流传的小组。“真正集‘八大豪杰’合称'大豪杰'的是,在元人创作的一些杂剧中。这类杂剧将这些人物塑造成了现代人们所认识的大豪杰形象,即今日所说的'七十二岁老翁'。马致远等人的杂剧如《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其中提及了这 八位古代名臣,而他们分别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出现,如锺离权被描写为掌握着群星箓,让人对他们产生了浓厚兴趣。
马致远之后,不久有人将这些故事编纂成了小说,这些小说中的描述更加详尽,也更加符合我们的想象。在明朝初年的演义小说《东游记》里,最终确定了现在我们熟知的大豪杰们名称和故事背景。从此以后,“上洞七十二岁老翁”这一概念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不仅影响了文学作品,还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于古代英雄们印象深刻,对他们怀有一种敬仰的情感。而至今,我们仍然能听到关于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小说改编或者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其中包含着对古代英雄们赞颂的声音。
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大豪杰”的形态历经数个时代发展而来,从最初的一些文学家的名字到后来的道教修行者,再到最后成为了一般民间口口相傳的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一个典型群体——“大豪杰”。
然而,有一种版本认为这8个人其实来自于中国古代4部史诗中的6个主要角色,他们分别是关羽(或许代表的是关云长)、赵云(或许代表的是赵子龙)、周瑜(或许代表的是周泰)、诸葛亮(或许代表的是诸葛孔明),以及另外两个人叫做刘备和黄盖,这两个人则可能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以及实际存在过的一个真实历史人物,因为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是由具体的人类活动造成,所以根据这个理论,每一位领导者的特点都会反映到每一个人身上。但这种解释更多地是一种假设性质,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总结来说,无论如何,都要承认这是一个非常丰富且引人入胜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了中国悠久而复杂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