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刘墉和珅与纪晓岚的历史真相中国近代史上的权力斗争与友情交织
刘墉在官场中的一生,尽管遭遇了多次荣辱交替,但他与乾隆皇帝的关系始终是复杂而微妙的。作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刘墉早年因其父亲受宠而受到乾隆皇帝的关照。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刊刻其《御制新乐府》、《全韵诗》,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举措深得乾隆皇帝欢心,他的官职也因此迅速升迁。
然而,尽管如此,刘墉在入朝为官后仍不乏被批评懒于任事、行事模棱的情况。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地位。在嘉庆登基之初,即发生了一件“争大宝”之事。当时,据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而刘墉则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并亲自入内向太上皇追索大宝。这一行为显示了他的坚定和独立性,也表明他与新君嘉庆之间可能存在更为密切的情谊。
至于与和珅的关系,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人们习惯将二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但实际上 刘墉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态度。他虽然并不阿附和珅,但也未必会针锋相对地对抗。在处理和珅案件时,刘墉积极参与,并提出从轻处罚,以免影响先朝的大臣面子。此举得到嘉庆帝肯定,并且在事件结束后,嘉庆帝赠予了刘墉太子太保,以示赞赏。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公务还是私情上,刘墉都是一个既能保持原则又能适应环境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