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真实的历史故事周初的大分封与古代帝王的雄心勃勃
春秋战国,乱世之争持续百年,其根源在于周初的大分封,为后来的周朝统治埋下祸根。从商朝角度看,牧野之战的结果令人难以置信,周与商相比,周犹如癞子,而商则是白天鹅。白天鹅竟落入癞手中,是恶心而死,不是被咬死。癞子既兴奋又紧张,对于能吃到梦寐以求的天鹅肉兴奋不已,但又不知如何下口,以免被噎死或撑死,最终不得不肢解白天鹅,让大家一起消化,以防其起死回生。这就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确立后,便开始考虑谁该得到封赏:宗室成员、功臣和先代贵族。在此过程中,一共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其中宗室同姓诸侯达五十三个之多,如鲁国和燕国等,这些都是同时也是功臣代表;功臣诸侯有姜子牙的齐国和成王时代分封的楚国;先代贵族分封的诸侯包括神农氏后人、黄帝后人、尧后的陈国、舜后的蓟国夏后的杞国以及商后的殷都。
分配时占大头的是宗室,由血缘决定利益;次之是功臣,其行赏似乎并不及血统亲疏;最后是一些先代贵族,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们所得土地小无实用价值。此外,即使是商朝遗老遗少也得到了安抚,因为害怕他们兔急刁蠻咬人。
完成之后,每个人都获得了应有的利益,但接着出台的是新式宗法制度,这要求诸侯除了享受权益,还需承担义务,如贡赋、朝觐以及从征等。宗法旨在保证这些义务执行,从而产生并发展出来。
这个体系将整个国家视为一个家,周天子作为最大的家族长,与其他各级家族形成金字塔结构。大夫不能再向下分封,只能由士管理。而士们虽然没有固定的领地,却也属于高阶层,并且自由度极高,如果不努力可能沦为平民,因此他们对责任较轻,也因此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游士阶层,他们著书立说,大放异彩,使学术界空前繁荣,同时百家争鸣亦随之一一产生。
西周的大分封实际上是一个武装移民过程,这些移民占领了丰美土地,而原居民要么顺服,要么迁往偏远地区成为“野人”,野人们游弋于文明边缘,不受统治阶级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