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商家的悬帜招幌揭秘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物品表
在那个时代,郑州的商家们为了吸引顾客,就用悬挂在店外的招幌来宣传他们的商品。这些招幌既方便又经济,而且能让远处的人一眼就看清楚,所以非常有效。
有几种比较常见的招幌形式。例如酱油店会挂上“酱园”、“酱”字,以及表示品质的“伏”和“陈”字。而中药铺则会用到“杏林春色”,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三国时期医生董奉,他热心治病,不收费,只要求病人栽树给他,后来杏树成林,这个称呼就被用来形容医生了。
西药房也很受欢迎,当时它们从京、沪、津等地进口西药,因此门口会挂着“大药房”或“西药”的牌子。当铺则是高柜台,让典当人看不到柜台上的东西,但门栅上会写有黑漆木牌,上面只有一个白色或刻金色的“当”。
鞋帽店门前通常会摆放出鞋子或帽子的模型,而钱庄则是装饰着仿铜钱模型,上面写着“流通元宝”。酒店通常悬挂酒壶或者红布穗,而饭馆可能会展示闽菜、江浙菜肴之类的标志性食物名词。理发店上还有一块磨刀布,有说法皇帝下过圣旨,说剃头比剪头好看,从此演变而成。而打磨坊里的石磨也是必不可少,他们把自己的产品放在街边出售,并且也有专门的招牌,上书的是单纯的一个"磨"字。
这样的招帜不仅美观,而且能够迅速传达信息,让人们知道这里有什么好东西可以买到。这就是旧时郑州商家的悬帜招幌,它们对当地商业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