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哪两大机构被称为厂卫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些机构是如何形成“三位一体”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两个机构的名称。东厂和锦衣卫,它们都是明朝皇帝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为了防止建文帝那一派的官僚不受宦官干预,便建立了东厂。
东厂自建立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活动,直到明亡,其任务即所谓“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东厂直接受皇帝指挥,派去主持其事的宦官都是皇帝的亲信心腹。起初是选各监中一人提督,到后来专用司礼秉笔第二人或第三人为之。其官衔的全称是“钦差总督东廠官校办事太监”,简称为“提督東廠”。
而锦衣卫则由武将掌管,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锦衣衛原本负责宫廷警备、狱政和刑名审理,但随着时间发展,它们也参与了对外军事行动。
至于他们如何形成“三位一体”,主要是在制度上的一种互相牵制机制。在洪武年间,由于朱元璋对建文朝的一些忠诚旧臣存有戒心,他命令纪纲从忠义衛千户提升为都指揮佥事,治錦衣親兵,“復典治诏狱”。这样,就恢复了锦衣衛在狱政上的权力,并且增设北鎮抚司,以减少锦衣衛独大的可能。
此外,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镇抚司得到了更多独立裁决案件的权力,即使是来自锦衣衛交下来的案件,也可直接请示皇帝裁决,而不需经过其他任何层级审核。这进一步加强了镇抚司作为一种独立存在力量,使得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关系,即所谓的“三位一体”。
这样的制度确保了每个机构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同时又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皇室和国家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厂与卫相倚”、“合肥城南土楼”,因为它们虽然不同但又紧密相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个系统一直维持到清朝时期才开始逐渐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