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木棉庵中的世界史秘密
在漳州城南十二公里处,九龙岭下,有一座古庵庙。四周林木苍茏,庵前榕树复盖,还竖起了一块高约一丈、宽有四尺余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十个字。这就是闽南闻名的文物古迹木棉庵。历代骚人墨客到此凭吊遗迹,无不赞颂忠义之士郑虎臣为国除奸壮举,无不谴责奸相贾似道祸国殃民的行径。
贾似道,是南宋时代制置使贾涉的儿子。他从小放荡不羁,不务正业,行为极坏。仅因其姐姐是理宗皇帝宠幸的贵妃,他得以累拜右丞相,军汉阳。他的一生凶狠毒辣,作威作福,独断专横,贪生怕死,祸国殃民,使得朝政糜烂不堪,内忧外患接踵而来。
他的兴衰史和罪恶史主要体现在二次战争上:一次是在开庆元年(1259年)九月,当蒙古忽必烈南侵时,他以丞相之职领兵往救,但却不战自退,并暗中遣使求降,被理宗御诏褒扬,加封少师。后来他入朝,更是独揽朝政,再度被授为太师,加封魏国公。
另一次是在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忽必烈再度南侵时,他出兵鲁港,一役宋军全部被歼,而他竟然孤舟逃往扬州,这场灾难让整个朝野大哗,上书请斩他。但由于太后的袒护,只把他降为高州团练副使,再次遭贬至循州安置。
郑虎臣,本是一名武举人,他一家屡受贾似道陷害。一家人因被错认为与当时的平章姓氏相同,被无端陷害。当时群众张贴檄文驱逐奸相,因为这次事件才转押到福建建宁来。在途中,他喝令打掉轿盖,让辛苦了几天的辛劳付出更大的代价。此外,还让轿夫们唱着戏谑他的歌曲,最终在木棉庵的小憩间,用锤头击杀了已经病重、泄泻欲绝的贾似道。
郑虎臣诛杀了贾似道,为人民伸冤,也成就了一段历史上的正义故事。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此立石碑纪念,但后半截破损;清乾隆年间重立,现在存世的是那份清晰可见的地标。而旁边还有明代诗人的七言绝句留下:“当年误国岂堪论?窜逐遐方暴日奔?谁说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
1936年,在碑前建长方形八角石亭,以纪念这一历史瞬间,此亭至今完好保留,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这段历史,有许多诗词流传,如清代龙溪人张士楷所写:“尚方斩马定须携,将讨尽忠未曾闲;往事已埋秋壑里,即斜阳转向木棉西。”这些题咏充满了对英雄豪杰精神与正义力量的情感赞美,以及对那段历史深沉情感的一种回忆和期待。不仅如此,它们也承载着人们对于过去岁月深邃记忆的一种共鸣和敬畏,对未来永恒精神的一种追求和期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关于世界史的小故事,他们通过时间长河中的每一步,都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而这样的场景,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