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龙袍背后的历史秘密
导读:在我们熟知的影视剧中,皇帝们总是穿着鲜艳夺目、龙纹斑斓的龙袍。然而,这样的装扮在历史上并非普遍存在。事实上,那些穿梭于宫殿中的皇帝,只不过身着“寿衣”而已!
现在流行的影视作品往往将古代皇帝配以明朝或清朝时期的龙袍,这种做法其实是误解了历史。
唐朝以前,君王和皇帝对服饰有严格规定,有时又无所谓。在西周和东周时代,《礼记月令》记载天子须着青衣。而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五德终始说盛行,秦始皇则依据水火木金土五行与黑白青赤黄五色相配,用黑色为主要颜色。晋代实行金德制度,以赤色为尊,因此晋代皇帝着红袍。此后,“五德”论受到挑战,一些皇帝不再遵循此准则。
到了隋朝文武二帝皆着黄袍,但未禁止百姓穿同样颜色的衣服。至唐高祖武德年间,将黄袍定为禁忌之服,并规定其他官员服色的不同品级:三品以上紫,四品五品朱,六七品绿,八九品青。
自周至明,每位正式出席大典或祭祀时都要穿戴黑底十二纹章冕服,而这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朝代会根据自己的风格调整。但总体上遵循周礼的精神是不变的。
秦汉两朝分别属于水火德,与现代中国红和明黄并不相同,而是较暗沉、发暗的一种颜色。此外,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像后来那样随意使用这些颜色作为常见装束。
初唐时期普通臣民还可以穿戴明色的衣服,但到了晚唐,由于易混淆,便被禁止。而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画像多数是在死后制作,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死后的遗容,而不是他们活跃年代的真实形象。
宋、元以及清三朝均属火德,其中尤其是明代以红为贵,其主政者姓朱,对红色的喜爱影响了整个社会,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还用作官方制成各种物件,如印章等。而且这种纯金打造的亮丽黄澄澄冠头,只能在墓葬中找到,是陪葬用品之一,不适合日常佩戴,更不可能成为他们平时御用的服饰。
因此,从传统戏曲艺术到现代影视剧,我们看到的“龙袍”实际上都是寿衣,最接近清末才出现的情景。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清朝皇帝才能真正拥有那令人惊叹的大气磅礴、威严庄重——而且只限于正式场合——这样的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