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百科苦命皇帝的逆袭太子短暂荣光即逝
唐朝诡事录百科:太子苦熬二十六年,皇帝八个月即遭废黜
在漫长的太子生涯中,李诵不仅要精心观察,还需加倍小心,以备不时之需。当初担任太子的他,咬紧牙关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当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太子时,他是否能承受得起繁重的职责和压力,以及他的地位能否稳固,这一切都取决于命运的安排。历史上,有些太子超过二十年的寿命,最终未能继承皇位,如南梁萧统、明朝朱标等人;有的则因猜忌而被构陷,被杀或废黜,如西汉刘据、唐朝李瑛、清朝胤礽。与他们相比,唐朝李诵独树一帜,在二十六年的守候中最终成功登基,为历代太子留下了永恒的传说。
尽管文武双全声望显赫,但李诵的路途并不平坦。在贞元三年(787)八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几乎将他推向毁灭深渊。那一年,一场郜国公主之狱爆发,使得她的女儿萧氏——李诵的情妇——涉嫌巫蛊罪。唐德宗怀疑李诵有牵连,不久后就曾多次想要废立新君。但幸运的是老臣李泌坚定地维护了正义,最终保住了李诵的位置。
作为长达二十六年的储君之一刻不停歇地经历着藩镇叛乱与烽火战鼓声响起,他见证并参与到政治斗争和权谋之间无休止的角逐。在这漫长岁月里,他逐渐成熟,对国家大事也开始有所了解。他唯一一次公开表达意见是在阻止宰相裴延龄和韦渠牟被任用的事务上。在唐德宗情绪好的时候,他温言细语指出这些人的不可靠性,最终使两人未能获得职位。这一点让韩愈赞誉道:“居储位二十余年,天下阴受其赐。”
即便如此,当他终于登基为帝后,由于卧病在床,却依然迅速恢复了旧政局,将王伾、王叔文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改革派人物重新召回,以革除弊政。他对宫市及地方官员进奉钱财现象早已认识到了问题严重,因此第一项改革就是取消宫市,并禁止“每月进奉”、“每日进奉”,以杜绝奢侈腐败风气,并减免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
在成为储君期间, 李诵对宦官专权及藩镇割据深感忧虑,因此选拔老将范希朝和韩泰掌管禁军,同时筹划夺回兵权。此举遭到了宦官集团与藩镇势力的联合反对,而此时身患重病且无法决策的情况下,他通过内侍和后妃转达命令来实施变革,这给予了一些权贵提供攻击他的借口。
然而,即将熬出头顶上的这个苦命皇帝却因为疾病短暂执掌大宝,只能够维持不足八个月,便被迫退位。这可谓是人生悲剧,也是命运多舛。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短暂,但这段时间里,他仍旧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令,其中包括撤销宫市停止盐铁进钱以及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其影响巨大,其政治才华令人敬佩。韩愈评价他:“性宽仁有断……寝疾践祚……而能传政元良克昌运祚”,总结了他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