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历代帝王除了开国皇帝和末代皇帝外为何大多数都默默无闻
元朝历代帝王,除了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其他皇帝大多数默默无闻,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在两宋和明朝之间,元朝的历史不过百年,在动辄百多两百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里,元朝的历史确实是比较短暂的。从1279年统一全国到1368年退往大漠,元朝短短99年的历史里,共传五世十一帝,其中元世祖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两人在位时间就占去了三分之二。中间的九位皇帝总共执政时间不过40年,平均一位皇帝在位时间差不多四年多,可见皇位更迭之频繁。
第一个死于非命的皇帝是英宗,他于1323年在上都遭到铁木迭儿义子的刺杀,这个事件被称为“南宫之变”,此后内乱不断,如同走马观花般,一位接一位。在这段混乱时期,有几次出现了并立的情况,比如文宗与明宗,但最终文宗毒杀了明宗。
这些频繁更替、内耗不断削弱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力量,使得除了开国和末代两个显赫人物外,大部分君主默默无闻,他们无法留下深刻印记或成就,为我们所熟知的是寥寥无几。甚至开国及末代君主也因为其前后的纷争而难以得到足够评价。
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试图通过兄终弟及等手段来巩固权力,却反而引发更多问题,最终导致史书中的匆匆过客形象。这让人不得不思考,如果不是那些突出的开创者以及最后的一些努力,我们是否能对这个时代有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