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端伯生平简介南明忠臣誓死不降清自然之美与历史沉浮推荐阅读明朝那些事一书探索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在1645年五月,当清军攻破南京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逃离之际,许多高级官员如朱国弼、钱谦益和赵之龙等纷纷剃发投降清朝。而礼部主事黄端伯却坚决誓死不降,他的行为正如那句名言所述:“国家无家,公卿大臣享其尊荣;不幸有变,儒生小臣奋其义烈!”黄端伯字元公(也有符公一号),出生于江西省黎川县建昌新城。他性格聪敏、孝顺、友好,与世隔绝,不以身分为重,“学文章皆以拔俗自喜,博综经史百家言”。他在崇祯元年中举进士,并历任宁波和杭州推官。后因父丧而回家居住期间,他目睹了益王朱慈炱在建昌的种种不法行为,上书朝廷揭露了益王擅长兵甲、民词及骗害良民的恶行。但是,也有人诽谤说黄端伯与益王有私交,这使得他的声誉受损。因此,他选择辞去职位隐居庐山。
当崇祯帝自缢身亡之后,清军入关,而福王朱由崧称帝改元弘光时期,由礼部尚书蒋曰广推荐,黄端伯被任命为礼部仪制司主事。不久后,当南京失陷时,有人劝他逃脱,但黄端伯拒绝,说:“临难苟免,是先圣们教导我们的;我怎么能用佛家的方式来求生的呢?”当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选择了投降,而黄端伯却不同意。“从者固请”,即有人请求他带着一些物品离开,但黄端伯给他们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大明忠臣黄端伯”。
清豫亲王多铎召见了他,但是黄端伯没有前往。当多铎派兵前来捉拿时,他们首先杀害了他的妻子,但这并没有让 黄端伯改变立场。他说:“杀就杀吧,我不会向你低头。”最终,被捕后,他拒绝接受任何官职,因为这些都是外界赋予的。在审问中,有人问他对弘光帝是什么看法,他回答说:“那是圣君。”又有人问关于马士英的事情,他则回答说:“马士英是贤相。”但是当被问及为什么会这样评价一个可能有负面的形象的人时,他回答道:“只要不是投降,就算是贤相。”
最终,在多铎的命令下,将他送上断头台。就在即将执行处决的时候,一名卫兵试图从左侧斩首,却因为恐惧而放弃武器跑掉;另一人试图从右侧斩首,也一样发生同样的事情。当看到这一幕之后,厉声说道:“我的心灵不会死亡,所以我的头不能被砍断!这是我的心灵!”
最后,在一次尝试未果后,最终还是用剑刺穿了他的喉咙导致死亡。之前,还曾写过一首诗:巍巍不动寰中立,一座坚城似铁山。万锯在前无怯志,只因勘破生死关!谋事在心成事胆,没有人能够借此许诺危险的事业。我独自守护这个危险城市,没有畏惧,无畏地生活着!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那些真正勇敢的人。
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英雄们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即便面对生命威胁,也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以至于最终献出了生命。这也是一次阅读《明朝那些事》的心理体验,让我们深入了解那个时代复杂而又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背景,以及人们如何应对极度挑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