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妃嫔的侍寝之谜中国十大奇闻事件中的九人伺候之争如何在宫廷中巧妙地平衡个人命运与群体共享
唐朝是一个极具人文关怀的王朝,这种特点尤其体现在对待女性问题上的宽松政策。在婚姻方面,如果女子认为生活不幸福,她们甚至可以自主提出离婚,或者达成协议离异;在着装上,若她们愿意穿男装,就能自由选择。民间女子如此,宫廷中的女性待遇更是优渥。
如唐中宗时期,皇帝的妃子可以在宫外自建宅邸,与丈夫独立生活,并享有自己的零用钱和仆从,不必日夜侍寝于皇宫之中。
太监和宫女负责伺候后妃,而后妃则侍奉皇帝。她们的服务时间集中在夜晚,以体现每个人都有份,同时兼顾尊卑之别。皇帝每月安排的夜生活与月亮阴晴圆缺相配,从初一至十五由地位较低的御妻轮流至最高的地位者,再转至十六至月底前由地位高低倒序轮流。
其中,皇后的福祉最为优越,可以独占两天,即十五、十六日。而数量众多的八十一个御妻只能在二十二到三十日这九天里,每九人共侍一夜。这不仅对皇帝来说是一场苦差事,更是连续九天受累,但正反映了唐朝的人性化管理。在清朝,则完全不同,当时如果皇帝不喜欢某个女子,她可能永远见不到他一面。
过去不知多少少女,在宫廷中守了一生却未得夫君。而唐朝推行轮岗侍寝制,就是为了确保每位女子都有机会得到亲昵,无论如何也逃不过这一宿。这种思想虽非彻底男女平等,却给予了女性一定程度的人权保障,也因此武则天才能顺利登基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主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