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大跃退商贾之家如同被禁的花园不许绸纱的春风吹过
然而,这并非仅仅是一场对丝绸和华丽服饰的禁令,而是整个社会文化与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的一次大动作。
在晚明时期,中国的商业经济虽然取得了显著发展,被誉为“资本主义萌芽”,但它远未达到宋代那样的高度。事实上,明代每年的铸钱量,只相当于北宋两年的总量。这意味着尽管商业活动兴盛,但货币流通仍然十分有限。
面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政府放弃了商业化管理的手段,将社会组织机构简化到极致,却找不到合适的技术手段来应对。于是,他们转而强调道德纪律和意识形态,以现代眼光看,这些问题原本应该通过法律和技术解决,而不是简单依靠道德信条。
这也反映出明帝国如何彻底文人化,每个方面都以道德伦理为标榜。这导致了一种虚伪、不切实际的情况,其中以道德立国成为一种必然结果。这正是明代全面抛弃技术,以道德替代法律的一个缩影。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明朝试图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去规则复杂的问题,从而忽略了更有效、更持久性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商贾之家还是整个社会,都无法摆脱束缚,不得不遵循一套既定的人生轨迹,即便这背后隐藏着无数不满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