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功臣名将的落日余晖后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那些事儿里,有34位功臣名将,他们共同为朱元璋打下了江山。然而,在他们共同奋斗的岁月后,他们各自的命运却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来一起来探索这些功臣名将的最后结局。
徐达:魏国公,明朝第二开国功臣,他因李善长获罪而升至第一位,被封信国公,最终病逝于洪武十八年,其子孙世袭中山王。
常茂:郑国公,他因战功第三被封为郑国公,禄三千石,但最终因获罪被贬龙州,直到洪武二十四年才病逝,其子孙世袭孝义永安王。
李善长:韩国公,被誉为萧何之类,是朱元璋的心腹谋士,但他在胡惟庸案中因为“知逆谋不发举”而遭捕入狱,最终处死,同时连累其全家70余口。
李文忠:曹国公,因战绩第四被封曹国公,其子孙世袭岐阳王,但最终病逝于洪武十七年,并追赠谥号武靖。
冯胜:宋国公,以第五高战绩被封宋国公,但他也因此卷入蓝玉案,与蓝玉一起受到牵连,最终赐死,而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郑愈:卫国公,以第六高战绩被封卫国公,其子孙世袭宁河王,并谥号武顺。
汤和:信國侯,由开國辅運推城宣力軍師汤和晉升為信國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授太傅、光祿大夫、太尉等職,並追諡襄惠帝號及尊號為皇考;後又晉爵為信國大將軍兼開府儀同三司,加授太保、大宗伯、中書令等職,並追諡襄惠帝號及尊號為皇考;終於洪武三年加封為信國卿並進封德懷侯(即今之侯爵),享壽八十三歲去世。其後獲追贈謚號曰「襄穆」,並增葬於景陵旁邊的大墓,即今之景陵東側的一座墓地,又稱「德懷侯墓」或「汤和墓」。
傅友德:颖國大將軍,以第十八高戰績與第二十八高戰績分別獲得重用與猜忌,一生立下汗馬功勞,但最後在一次宴會上奉命砍下二兒子的首級後當眾自盡,全家老少皆發配辽东、云南。
藍玉: 涼國卿,有胆有谋,在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却因为意图谋反而被斩首并抄家灭族,此案牵连官员达一万五千余人,是史称“藍玉案”的始作俑者之一。他虽是一代枭雄,却以叛逆告终,无疾而終,留给后人的仅有遗憾与哀怨,不得不说,这些英雄豪杰们真是命运多舛啊!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