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秘密图书馆刘大夏藏匿百姓宝贵资料
在明朝的某个清晨,刘大夏——忠宣公,这位深受皇帝信任的高官,正专注于他的工作。突然,一个急切的声音传来,他被告知皇帝需要一批关于三保太监下西洋冒险的历史资料。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要求,刘大夏迅速采取行动。他悄无声息地赶到库房,将那些珍贵的文档深藏起来。这次秘密行动,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剧,每一步都慎之又慎。
过了一段时间,大司马前来索要这些资料,但一切似乎都已不翼而飞。当他意识到这是刘大夏所为时,不禁赞叹这位官员的远见卓识。他清楚,如果这些资料再次被揭露出来,并且导致了第二次下西洋探险,那么国家将承受更加沉重的代价。
至今,在历史学家们眼中,刘大夏仍然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在《明史·列传第七十》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话语:“忠诚恳笃,对待国家和人民有着极大的牺牲精神。”当我们提及他的一生时,无数轶事涌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羡慕”钱的事迹。
在广东布政使任上,一种名为“羡余”的钱存在于府库里,这笔钱从未被记入账目,而每位前任布政使都会私自拿走。这一做法已经成为习惯。但是,当刘大夏接手这个职务时,他决定改变这一状态。他打开了府库,一本本账簿一页页翻阅,最终发现了剩余的一些“羡余”钱。小吏向他报告说,这些钱并不需要记录,但刘大夏不同意,他坚定地命令将其正式登记并用于国用,从未分毫私取。
然而,有人提出了一个谜题:在宪宗成化年间,有没有可能是刘大夏藏匿了郑和下西洋的大量文献?万表《灼艾余集》和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似乎指出这是真的,而顾起元《客座赘语》则暗示他可能焚毁了这些文件。不过,即便到了今天,这个谜团依旧没有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