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揭秘如何防范豆腐渣工程的古代智慧(图)
在这块青色窑砖的背后,是一段长沙600多年历史的见证。它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一块珍贵遗物,现今仅存于天心阁古城墙上。这座城墙曾经是长沙古城墙全长的三十五分之一,而现在,它是唯一留存的实物遗迹。窑砖上的刻字显示了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即陈福,洪武七年八月所制,这不仅保留了质量问题,还保证了责任者的追究。
从明代以前,长沙的城墙都是土筑,最终因年久失修而被毁坏。在明朝洪武五年的大规模修缮工作中,将土城墙更换为窑砖城墙,这块窑砖正是在此过程中留下的。每一块窑砖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能,其大小约为0.5米乘以0.18米,每块重约10公斤。
这些官窑印确保了谁建谁负责,当验收时即可一眼看出哪些人制作的、质量如何。这也意味着发现明朝或更早期窑砖的人将获得奖励。而今天,在古城墙上所能见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清朝烧制的。
冯建平考证表明,长沙土城墙2200年前就已存在,从隋唐到宋代,再到明清时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城市格局和防御措施。但到了光绪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扩张,大部分古城墙被拆除,只剩下天心阁这一小段未拆除。
然而,就在拆除工作接近尾声之际,一位湖南名士曹典球挺身而出,他力陈利弊,并慷慨声言要“睡在城墙上,与城-wall共存亡”,最终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拥护。经过再三呈请,政府才决定保留天心阁下的小段 城wall,以至于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这片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