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前一年诡异之事刘大夏为百姓藏资料
在明朝的最后一年,刘大夏忠宣公担任库部长官时,有一次,他得知皇帝想要查阅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文件。为了保护国家不再重蹈覆辙,劳民伤财,他迅速行动起来。他秘密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搬运到了库房深处,将它们妥善藏匿起来。等到大司马前来索取,这些文件却神奇地找不到。这段隐秘的情节,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埋藏了下去。
时间流转,大司马最终了解了这一切,却对刘大夏的远见卓识感到钦佩与敬意。他意识到,如果那些档案被找到,并再次推动下西洋之举,那么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
历史记载中,刘大夏的一生充满了高尚且令人敬仰的事迹。在他担任广东布政使期间,一种名为“羡余”钱的不正当收入模式曾经盛行。他的前任们都视此为常态,不加理会。而刘大夏上任后,当他发现这笔钱未被登记时,他深感内疚,因为这违背了他的道德标准和读书所学。他立即命令将这笔款项纳入正式账目,而自己则坚决不受其益。
至于那个关于史籍之谜——是藏匿还是焚毁郑和下西洋档案?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解,让人猜疑不已。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提及的是焚毁,而万表、严从简等人的著作则记载着藏匿。但究竟真相如何,只有历史上的那位忠诚守信者知道,但遗憾的是,他已经随着明朝一同沉入历史深渊,从未留下过确凿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