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风华揭秘广宁门事件的历史迷雾
1607年2月(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因考绩不佳,被贬官途中,遭遇了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的横加勒索。龙镗行囊空匮,税监们竟拳打脚踢致其口喷鲜血而死。群众联名奏请,依法严办税监,并将肇事者赵禄处决,其余三人充军。
广宁门事件的背景是怎样的?
在这段混乱的时期,一直到明神宗修建自己的陵墓定陵,这个庞大的工程耗费巨资,每天役使军工、民匠三万余人,对全国平均每户需摊派劳役六天半,共耗白银八百余万两,为当时全国两年田赋收入的总和,可供一千万农民一年的口粮费用。这导致了皇帝对宦官系统的倚重,以及对财政收支的大量增加。
如何看待广宁门事件?
中国历史上惩治贪污最为严厉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但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科场舞弊盛行,对官员考核失去意义,而吏部官员和监察御史也大肆贪污受贿,因此“父母官”即便无真才实学,也能通过花重金买到高位。一旦上台,便大肆搜刮,大权旁落,使得税监们在皇权庇护下更加无法无天,他们甚至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入民家奸淫妇女。
这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朝廷腐败问题。尽管明神宗迫于公愤拖延时间才处理了这一案件,但这种暴力征税与国家长久稳定的统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在37年的时间里,这种状态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李自成攻破北京,结束了近三百年的 明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