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探秘白沙王的传奇诞生
在明光涧溪与自来桥镇之间,白沙王乡依山傍水,一片秀美的风光。宋时,淮河流域频遭战乱,百姓逃难而去,荒地日久生烟。但也有人因避金人之患,从江南、淮北漂泊至此。今日明光市境内,当时为招信、盱眙县地,是宋代抗金前线的一处重要贸易重地。
古道上曾经热闹非凡,但山贼横行,使得商队减少了往来。宋朝皇帝闻讯大怒,派杨家将领兵深入剿匪。杨六郎亲率孟良、焦赞等人进军山区,他们熟知这片土地的每一条小径和隐蔽之处。
呼延庆提醒杨六郎注意王姓村民可能中的奸细,但由于多年不见,不记得姓名,只能提供有限信息。杨六郎放心让呼延庆回去,并发出了公告:除非是当地的王姓居民,便可以免死。这份公告传遍整个山区,让商人们重新有了信心,而那些潜伏在暗处的山贼也不敢再作乱。
随着贸易恢复活力,小批量货物逐渐变成大规模运输。大车替代马匹拉货,大批商品从扬州、金陵等地流向招信县东南地区。一时间,那里的繁华景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眼。
然而,这场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当杨六郎了解到除了棺材岭和鬼没州外,其余的小股盗贼都是当地猎户后,他决定进行更大规模的清剿。在剿匪过程中,他还遵守了一项誓言:凡是名叫王的人,都不许杀害。此法虽出于善意,却引起了无数误解,有些确实不是小王村人的,也因此得救。而这些被宽恕的人们,在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中找到了新的身份和归属感。
相传直到清末,由于“不杀”这一字眼带来的负面影响,该村民们决定更改其名称,最终定名为白沙王,以纪念那段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以及白沙河畔丰富而洁净的地貌。在这里,“不杀”的声音消失,如同过往岁月一样沉默,而“白沙”的轻语,则如春风般温暖宁静,为这个地方画上了一个圆满结束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