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地图上的秘密赵匡胤留下的口口相传之谜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柴荣将带领后周走向统一的辉煌时,天意却显得过于残酷,柴荣年轻而又英俊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临终前,他托孤于赵匡胤,并赋予他殿前都点检的重任,掌握着那支威武的殿前禁军。但是谁能预料到,这位年轻的赵匡胤,在第二年的春日里,便会发动陈桥兵变,一举夺取了后周皇帝宝座,将其转化为宋朝王朝的建立。尽管面上冠冕堂皇地称之为禅让,但实际上则是一次权力的巧妙转移。而在此之后,只剩下了一群无力抵御外敌的大臣和寂寞的小皇帝与母亲,他们只能顺势而为,不敢有任何反抗。
面对北方强悍的契丹族,赵匡胤深知自己的实力不足,因此选择了等待和观望,而这一次选择证明了他的明智,因为即便是在他去世后的年代,他弟弟赵光义仍旧因为野心勃勃想要消灭契丹,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被迫逃离战场,如同坐着驴车逃跑般狼狈不堪,从而暴露出了宋朝虚弱的一面给外界。
在建立起王朝之后,赵匡胤还在太庙中立了一块神秘至极的地砖,每当新君即位,都必须亲自前往祭祀时才能揭开它所藏秘密。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块石碑成了一个谜团,无人知道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内容。这份神秘感直到金朝大军攻破北宋城墙,一路追至太庙才被解开:据《避暑漫抄》记载,那块石碑高达七八尺宽四尺余,上刻有三行誓言,其中第一行提醒道:“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第二行则规定“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自尽,不得市曹刑戮”,第三行警示说“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简而言之,这些誓言确立了三个原则:1、对周世宗柴荣家族成员要保持宽容;2、士大夫及提建议的人都不应遭受杀害;3、未来子孙绝不能背弃这些誓言。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文人的态度变得异常宽厚,使得他们能够享受一种如天堂般的生活状态。从这一系列措施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出,即便是建立一个相对微弱的地理政治体制,其个人品质和做法依然能留下深远影响,让人们铭记其仁爱与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