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赟开国皇帝中为何说朱元璋得位最正
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朱元璋是得位最正的皇帝。为何有这样的说法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下历代王朝的开国之君,就可以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了。
从汉朝开始说起,刘邦虽然也是一介平民,但好歹还是泗水亭长,也属于大秦帝国的基层公务员;两汉之间的新王朝,王莽以外戚篡夺帝位,成为历代文人最为不齿的开国之君,而他的新王朝也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一帝而亡;东汉开国之君刘秀虽然以布衣身份起事,但他好歹还是汉室宗亲;魏朝的曹丕以臣迫君,逼迫汉献帝禅让,得逞之后还说道:“朕终于知道舜禹之事了”;后来的司马炎有样学样,复制了他的举动,迫使曹家交出了政权。
南北朝的几位君主,如刘裕、萧道成、萧衍等几位,都都是禅让制的受益者,而他们中间最为恶劣的是刘裕,他开启了大杀前朝宗室的大门,将司马皇室杀得精光。后来的萧道成也有样学样,在逼迫刘家交出皇位后,将他们杀光。
再来说说唐朝,那个被人们认为是建立了一统天下的李渊,其称帝之路同样算不上十分光彩。他既非隋末民变中的英雄,更不是忠心耿耿于隋炀帝杨广身边的人物,而是在隋末乱世中突然崛起,以“一言难尽”的手段夺取江山,不仅没有力挽狂澜,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黑暗记载。而且,他对待前任隋炀帝杨广和其子杨侑都表现出了极端残忍,最终将杨侑送上了断头台,这份残暴连史书都未曾提及。
宋太祖赵匡胤则更显“不正”,他通过陈桥兵变篡夺了周恭帝柴荣的手里,并将柴氏灭绝。这点都不用多解释,即便是赵匡胤自己也不可能把这些做得到承认,所以只能选择沉默。但即便如此,他仍旧被后人歌颂,因为他并没有像其他人的时候那样血腥与残酷,对待降级后的宦官和士族依然宽厚仁慈,因此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名声。
然而,在所有这些开国皇帝中,有一位无疑地占据着“得势最正”的位置——朱元璋。他不同于任何一个先前的开国者,从来没有借助过任何形式上的优势或力量,只凭自己的努力打败各路义军,最终取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指责他背叛什么或者利用什么手段获得成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情境——爆炸性的火药技术,让自己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引擎,使整个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衡量,都可以看到朱元璋确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奠基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法”、“正当”的登基者也是唯一的一个完全凭借个人能力独立完成统一全国任务的人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或地区就一定会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它自己的历史人物,但至少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样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出一种更加公平、客观和真诚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话语方式,同时也表明我们的价值判断已经逐渐向更加包容性和多维度发展迈进。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过去以及重塑未来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