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安史之乱背后的割据秘密与皇帝的沉默教训
在唐代中期,节度使的权力达到巅峰,他们不仅自行任命将领,还能自选继承人。这种现象被称为“家族化世袭”,这是唐廷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节度使权力的最高形式。安史之乱之后,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对于唐廷来说,“安史之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当玄宗面临失守憧关和长安逃离时,他毫无准备。他意识到江山阻隔,无路可走,整个王朝陷入了混乱之中。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玄宗在入蜀途中设立了多个藩镇,以遥领方式由皇子指挥。此举旨在赋予地方更多军事自主权,以抵抗叛军。
肃宗即位后,推动内地的“藩镇化”,试图通过“以藩制藩”的策略来平息局势。在肃宗时期,一共增设了40个藩镇,其中关内、河南、山南、江南四道设置的数量最大,其目的是防止叛军蔓延以及稳定这些地区的情况。而淮南、河东、剑南三道设置的藩镇则较少,因为这些地区相对较为稳定。
代宗时期继续实施“姑息政策”,尽量维持现状,没有大幅增加或减少藩镇数量。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大规模增加,但也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德宗统治期间,由于建中削藩战争和奉天之难,局势发生巨变。在战争过程中,对河南省域进行了调整,并新设了一些新的 藩镇。但战后许多新设的机构又被废除,最终导致德宗统治期间总体上增加了25个新的 藩镇。
随着时间推移,即便是无奈地建立大量 藩镇,最终也无法挽回衰败。三次劫难——安史之乱、吐蕃进攻和奉天之难,让唐朝不得不不断妥协,最终走向割据分裂的大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