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进士谭纶文武双全名鹤鸣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文武双全的英雄辈出,如周瑜、辛弃疾、岳飞等人,他们以智勇双全著称。但是,有一位谭纶,他不仅是一名进士,而且还与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并且担任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他的故事让人惊叹。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是江西宜黄人的儿子。在24岁那年,他高中进士,这比同期有“神童”之称的张居正早四岁。《明代进士登科录》记载了当时解元考中的年龄,其中398人平均年龄为32.34岁,而谭纶则在这个群体中显得特别年轻。他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
尽管如此,在那个时代成为进士仍然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即便是像周进和范进这样的才子,也只能在五六十岁时才能够通过考试。而谭纶却能在青春期就取得这样成就,这足以证明他过人的才能。
然而,谭纶并没有只停留于文字之间,他还有着深厚的军事才能。在台州知府期间,他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与戚继光共同对抗倭寇,不仅三战三捷,还擒斩了大量倭寇。这段时间对于戚家军来说是宝贵的训练时光,没有它,他们可能无法创造出那么多令人瞩目的胜利。
嘉靖四十二年,当福建遭受巨大的威胁时,谭纶临危受命成为巡抚,并与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合作,最终取得了平海卫的大捷。这次胜利使得嘉靖皇帝高兴至极,以至于跑到太庙去向祖先报告这好消息。
谭纶的一生充满了战斗和荣耀,“积首功二万一千五百”,与戚继光齐名,被后世尊称为“谭、戚”。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而且还是一位剑法高超的人物,有传说他甚至教过剑法给即将成为传奇人物之一的戚继光。此外,他也善于识别和提拔人才,将如俞大猷这样的天才带入战场,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即便是在忙碌繁重的时候,谊诚也从未忘记自己的爱好——戏曲。他尤其喜欢南方流行的一种叫做“海盐腔”的艺术形式,在军队中设立戏班,让演员随军演出。这无疑就是早期文工团的一个雏形。他的这一爱好甚至影响到了家乡宜黄人民,使他们学会了新的表演艺术——宜黄腔。他的朋友汤显祖曾经写诗祝福他升任兵部尚书,并送上了一首赞美他的诗歌。一生中,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文化艺术领域内,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最终被追赠太子太保,以襄敏之号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