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唐僧揭秘大报恩寺地宫中最珍贵的遗产
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有一座名为大报恩寺的古老建筑,这座寺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了纪念其生母,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其中包括了一座琉璃宝塔,被世人称作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然而,大报恩寺并非没有过困难时期。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天王殿、大殿、观音殿、画廓一百四十余间焚为灰烬。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和清顺治十八年的修缮过程中,塔心木腐朽,塔顶倾斜,但僧人洪恩募捐银数千两使之得以重修。最后一次是清嘉庆七年的修复竣工后,绘塔图并附志。
1842年的《南京条约》签订后,大报恩寺遭到了英军的掠夺,他们疯狂地剥取了塔身的琉璃瓷砖,并盗取了大量供奉着金佛的大量文物。尽管英方作出了赔偿,但这笔钱远远低于实际损害价值。大報恩寺再也沒有了往昔金碧辉煌的风采。
除了战争之苦,大報恩寺还遭遇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毁灭。当时北王韦昌辉深恐大報恩寺被石达开用以充当攻城炮垒,因此下令将这矗立南京城长达400多年的巨塔摧毀。琉璃塔和大報恩寺都被夷为平地。
1958年,当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时,他们发现满山遍野都是五彩琉璃构件和残片。一批五彩琉璃构件被发掘出土,其中有的上面还编号并注明层数。这批构件后来被复原成了一件琉璃拱门,现存于南博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当初建造大報恩寺塔时共烧制三套完整的塔身构件,以供日后维修时更换。但至今仍未知那两套备用的构件埋藏于何处?
此外,还有一些珍品尚未被发现,比如玄奘法师顶骨。玄奘圆寂后的顶骨曾经迁至终南山紫阁寺,最终又回到南京供奉在天禧寺内,即今日的大報恩寺。此外,还有一块“金铁大磬”,磬前靠着一个小铜匾,上面写着:明永乐年间,由金铁合制而成……原供于报恩寺琉璃塔内,因战火流失民间,现在保存在毗卢禅院。
2008年,在修整遗址的时候,又意外发现了一座地宫,该地宫中的铁函包裹严密,是体积大的铁函,而且在地宫中还发现了石碑,上面刻有“金陵长干寺塔身藏舍利石函记”。这只iron box 在转移至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的地库后,也于8月6日揭开了它的面纱。当天下午4点发掘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此时,iron box 已处于无水状态,丝织物包裹出的 tower 形态呈现出来。随后,一位令人惊喜的是消息从地库中传出,那是一座鎏金七宝 tower 通过精美装饰图纹高度与体积无法确定,要进行画图测量做平面立面分析。而且丝织物完好保存,无论如何也要想法保存好,以防暴露空气遭损坏,只能露出一角展示其神奇性。此次 iron box 里 “微型宝 tower” 的 “七宝” 是由 gold silver glass coral jade and crystal 组成,将之作成 micro-buddha-tower 放置供奉舍利,而不仅仅是锦缎包裹,如梁武帝所做那样使用九重锦绣包裹的地宫里的舍利和供奉物,以及李德裕从禅宗 temples 地宫得到的一批舍利也是如此使用九重锦绣包裹放置在 gold coffin silver sarcophagus 中,这次 iron box 里 micro-buddha-tower 也同样证实是用 silk 包裹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