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代表人物马飞等票友的艺术贡献
马飞,一个对戏曲充满热爱的青年,他的京剧之路始于孩提时代。五六岁时,他便被爷爷带去听晋剧演出,那首《打金枝》深刻印象他。在绘画与色彩中成长的他,对戏曲中的脸谱尤为好奇,特别是花脸,这种既恐怖又引人入胜的事物,让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随着年龄增长,马飞接触了更多戏曲世界。他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中央戏曲频道播出的京剧系列节目,其中马连良的声音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开启了他与京剧不解之缘。自学京剧后,他尝试了舞台表演,在高三晚会上第一次唱出了自己的段子《甘露寺》,虽然条件艰苦,但未曾影响他的热情。
大学期间,尽管面临家人的反对和外界的误解,但马飞依旧坚持追求。他成立梨园文化促进社,并开始招募志同道合者。在一次武汉高校京剧社团联谊活动中,马飞萌生举办一场大型京剧演唱会的想法。这次活动不仅推广了社团,也促进了武汉各高校之间的交流。
即使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比如身体健康问题和缺乏基础知识等挑战,但马飛從未放弃過。经过近一个月精心筹备,梨園社成功举办华中地区最大的 京劇演唱會。这次盛事吸引了多所高校前来参加,并获得了一致好评,有位老师感叹:“你们真不容易,要是这样搞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梨園社就可以做到武汉高校 京劇社團 的領頭羊。”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京剧这门古老传统文化艺术,馬飛不断创新,不断尝试。他倾向于创作现代化、易于接受的段子,如使用现代乐器伴奏或交响乐伴奏,以加入现代音乐元素,同时保持京剧精髓。此举得到了观众普遍肯定,为青年的喜好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