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飞扬的笔尖追逐着时光
王祯——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的卓越贡献在元初的封建文人荟萃之地诞生。早在窝阔台时代,东平就成为了一座文化与教育的繁星,吸引了李昶、王磐、徐士隆和李谦等众多名士。他们不仅培养了一批为朝廷服务的人才,还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如《农桑辑要》。这份宝贵的文献对王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王祯农书》中引用并加以发挥。
关于王祯的一生,有关记载相对稀少,但历史书籍记载他担任两次县尹。在元贞年间,他曾是宣州旌德县(今安徽旌德)的县尹,在任六年;又于大德四年调至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担任同职。他以公正无私著称,勤勉务实,为民办事积极主动。在旌德期间,他不仅修缮道路、桥梁,更将个人薪俸用于兴办学校和慈善事业,被誉为“惠民有为”。
面对旨思山区遭遇旱灾时,王祯灵机一动,用水转翻车技术救助数万亩山地作物,从而成为了百姓传颂的事迹。此外,他坚持“农本”思想,将农业生产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在旌德还是永丰,都致力于推广良种、高效作物种植方法,并亲自参与指导,让百姓通过画图试制各种农具,使农业生产获得显著提升。
作为一个身先士卒的人物,王祯以身作则,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农业改进和教育普及中。他购买桑树苗和棉花籽,以此鼓励人们种植高产作物。在两个县里,由于他的努力与奉献,大众对他怀有深厚的情感,对他的崇敬之情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