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拜师王佩瑜周贻白的京剧史论探索
童年遭遇父母早逝,少年放弃学业,流浪于江湖之中,在文明戏班、京剧班及马戏团中学习艺术的同时,不懈地研读古籍。曾为湖南《自治新报》撰写小说和杂文。在1927年,他加入了田汉主办的南国剧社,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教授国文。1935年,与阿英共同创立了新艺话剧团,从事话剧和电影剧本创作,并在上海美专、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国文。他参与并出版了多部演出作品,如《北地王》、《李香君》、《绿窗红泪》等;他还参与制作了一系列电影故事片,如《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等。
周贻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和影视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深入研究中国戏曲史与理论的学者。他致力于编写中国戏曲史著作,共计完成七部:《中国戏剧史略》(1936)、《中国剧场史》(1936)、《中国戏曲小史》(40年代)、《中国戲劇史》(1953)、《中國戲劇史講座》(1958)、以及两部遗著——《中國戲曲發展史纲要》(1960)和另一遗著(1979)。此外,他还发表了众多关于戏曲理论的小说、杂文,以及其他考证与释义的书籍。
除了文学创作与教诲外,周贻白也是一位热衷于集邮爱好者的积极分子。他对字画、碑贴、印章和石砚都有着较高的鉴定水平。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集邮后经过十年的努力,他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邮票,其中包括解放区票邮集中的一些稀有的品种。此外,他还收集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国的名贵邮票,这些藏品总计约三万枚,分散在百余张邮册之中,为他提供了无尽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