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鑫京剧票友探索四大行当的戏剧魅力
在2010年的春天,徐世鑫一位曾经热衷于摄影工作的年轻人,突然间遭遇了意外,他失去了双目。面对这样的变故,他内心充满了无助和迷茫。然而,在这个低谷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他开始接触京剧,这是一种源远流长、富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戏曲。
徐世鑫不仅仅是京剧的观众,他更是一个深入其中的人。他开始学习拉京胡,这是一种在京剧中使用的重要乐器,但他却从未接触过音乐。这一切似乎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他的毅力和热情让这一切变得可能。在社区里的一群票友们见证着他的成长,他们教会他如何拉奏这首古老而又独特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世鑫学会了如何通过听来学习唱腔。他没有看谱子的能力,但他的嗓音却适合唱麒派——一种典型的地道北京风格。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学会了使用所有伴奏乐器,而且设计出了一个可以将演出中常用的锣鼓等放置在架子上的装置,即使他看不见,也能通过摸索来为票友们伴奏。
一年后,当这个装置被完成的时候,它成了一个革命性的创新。它改变了一切,让那些失明的人也能够参与到 京剧表演中去。当他们用手脚搭配配合这些乐器时,那些原本只属于视觉享受的事物,现在也成为了听觉上的盛宴。
这就是关于徐世鑫故事的一个小插曲——关于一位失明人的挑战与成就,以及他对于四大行当——清音、生俏、花脸和武生——深厚理解与热爱。每一次他的伴奏,都像是在讲述着另一种语言,一种只有感知才能理解到的语言。而这正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的魅力所在,它超越视觉,只存在于心灵深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