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野史趣闻 > 蔡伦与姑田漂白纸的传说

蔡伦与姑田漂白纸的传说

相传,清乾隆年间(1750),连城姑田元甲村有一名叫蒋少林的农民,出门去邵武做工谋生,看到当地人用竹麻造纸,想到家乡竹林成片,便虚心向造纸师傅请教,整整三年,学会了造纸功夫才回家。蒋少林回乡后,便上山砍竹、挖塘、搭场,着手生产,但造出来的纸张又黄又粗,销路不佳,心里纳闷。一天傍晚,大雨滂沱,雷声大作,蒋少林正在纸寮做纸,突然,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走进纸寮避雨,蒋少林一见便停止操作,热情招呼,端茶敬烟。可这位老人态度傲慢,坐在纸檀边,眯着眼睛观看出纸,少林问他家世,他只说“河之南,草字头”六个字。

雨一直下个不停,天将黑了。少林邀请老人去家里过夜,老人毫不客气地跟着他就走,晚餐时少林炒了一盘鲜肉拌冬笋,热了一壶陈年老酒招待他,他把盘里的冬笋一块一块夹出来放在桌上,然后再夹猪肉吃,酒喝了一碗又一碗,碗里还有酒,他便叫:“好酒,再来一碗。”蒋少林碰到这样的客人,心里虽然不快,但他认为难得相逢,照样招待。客人一碗又一碗,把少林家里的一坛老酒全喝光了,便去睡觉,第二天清早,蒋少林和往日一样出门去造纸,吩咐妻子好好招待客人吃早饭,但到日上三竿还不见客人出房门,少林妻子走到窗前一看,床上空荡荡的,客人已经走了,桌上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真诚一片钱难买,富贵由人自剪裁;

若把金丝为玉兔,山中立足白银来。

蒋少林不懂诗中含意,去问村里的读书人,也摇头不解,蒋少林为改良纸张质地,费尽心机,苦心琢磨,后来在削竹麻的操作中,悟出了诗的真谛,把黄澄澄的竹麻,做成象簸箕大小的圆饼,铺在山上让风吹、日晒、雨淋、褪去,变成雪白的竹丝。用这种原材料做出洁白细嫩的纸,用途广,远近客商争着来买。

那位不速之客,相传是造纸法的发明人蔡伦的化身,因此直到现在每个纸寮里都贴有:“蔡伦老师到此”的红帖儿。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故事简短 中华历史故事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孕育了无数令人瞩目的奇迹。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遗迹,如同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守护着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今天,我要带你一起来...
景翠 一个时代的孤独...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光绪帝被囚禁的十年生活,无疑是他人生中最为凄惨、痛苦的一段时期。从一位拥有无限希望和抱负的皇帝,到一位身处囹圄、心怀绝望的人,这转变背...
中华古今传奇五...
中华古今传奇:五千年的经典故事精选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风尚,也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以...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上古神话我来聊...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传说中有十位妖女,她们的美貌和神通广大,让人称奇。这些妖女不仅拥有超凡的力量,还能操控自然,控制天气,她们就像是仙界与魔界之间的一道天然...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