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何以重视沮授这就如同中国近代史中的那句名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然的律动中找到了对抗逆境的力量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0年,曹操真诚地向一个俘虏说道:“我若早得先生,何愁不能平定天下!”俘虏听后却答道:“你若可怜我,就赶紧处死我吧!”
这位被曹操所重视的俘虏,就是袁绍的大谋士沮授。沮授在少年时代便有志向,有谋略。
191年,有着四世三公家世出身的袁绍占据冀州后,沮授便投到其麾下,之后,他帮助袁绍相继占据了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了河北。
面对沮授的功劳,袁绍晋封他为监军和奋威将军。
这个时候,对未来战略布局提出远见卓识的是沮授。他建议 袁绍应网络四方英雄,并至长安迎接天子,以天子的名义征讨不臣者!
然而,在关键时刻,由于心怀疑虑和过分犹豫,不仅未能采纳他的策略,还遭到了其他谋士如郭图和淳于琼等人的反对,他们担心如果迎接天子,则会失去实际控制权,因此最终没有执行这一计划。
195年,当汉献帝逃亡至河东时,这个错误再次发生。在此情况下,再次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仍旧遭到了袁绍拒绝,而结果正是这些正确方案被忽视,使得曹操能够借助天子的名义调动各路诸侯,最终取得胜利。
官渡之战前夕,当时已看透一切的是沮宗问道:兵力、粮草、战马等各方面,都比不过敌人,为何还会败呢?沮授回答说:因为我们性格骄傲,不纳忠言,而且连续作战导致疲惫。此战必败无疑。而且颜良虽然勇猛,但性格促狭不宜独领大将职务,却依然没有被采纳,最终颜良在关羽手中丧命。这两次失败直接导致了官渡之战中的悲剧结局——失去了乌巢粮草源头的支持,无奈中断进攻,被迫撤退,最终由此失去了整个河北地区的一切优势与希望。而那位忠贞的心灵——沮授,因无法忍受眼前的混乱与背叛,只好选择离开或默默消逝,其生命也随着那场战争走向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