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字斩知州揭秘兖和衮背后的历史真相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力斗争史推荐一站看尽帝王故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自立为“始皇帝”,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段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作为中央政权的象征和社会核心,皇帝享有无上的权力和尊荣。在面对之时,人们只能用谦卑的态度称呼他为“陛下”、“圣上”、“万岁”,而私下里则敬称之为“圣人”、“大家”等。
话说洪武年间,有一个叫卢熊的人,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读书人,被吏部推荐到朝廷担任官职。朱元璋看中了他的才华,就让他去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一到兖州,便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取出皇帝授予他的官印一看,却惊讶地发现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予他为山东衮州知州。这份官印正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出来的,这样一来,兖州就变成了衮州。而且,从古至今,只有兖州,没有过衮州这个名。
卢熊是个认真做事的人,对于这样的错误,他自然不敢将错就错。他认为兖州就是兖状态如,不应该改成别什么。于是,他便向朱元璋写了一封奏章,将情况说明清楚,并请求重新刻制官印。
朱元璋看到奏章后,一脸愣然,因为确实是自己写错了。但即使如此,要想让大明天子承认错误并非易事。虽然朱元璋曾经打天下,但对于全国各地的地理、行政单位还是比较熟悉。他知道兖与衒(gun)不是同一个字,而是完全不同的音节。不过,在这样的大明帝国里,让君主认错并不容易。面对这样的情况,朱元璋气得发怒,用最粗暴的手段处理掉了这一切:“卢熊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兆(zhòu),朕授给你的是‘滚’(gun)洲,你却拿我当笑话?混账东西,将其斩首!”可怜的是,在这种误会被纠正之前,卢熊已经因为一个小小的误解而失去了生命。这场风波,也许只是历史的一个小插曲,但它反映出了那个时代对于知识分子的压迫,以及他们为了言辞严谨而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