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174神话中的朋党争吵在森林中回响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吵叫做“朋党之争”。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候开始的。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一个叫李宗闵,一个叫牛僧孺。两个人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看了卷子,就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知道了,他说这两人被推荐,是因为跟试官有私人关系。唐宪宗听信了李吉甫的话,把几个试官降职,这两个人也没有受到提拔。
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依靠他父亲的地位,在翰林学士。那时候,李宗闵也在朝做官。李德裕对这个事记恨在心。当唐穆宗即位,又举行进士考试,有个大臣告发钱徽徇私舞弊,因为钱徽没卖他们面子,那些大臣就向穆宗告发,说是真有这样的事。但实际上,是有人故意陷害。
从此以后,科举出身和士族出身的两个派别之间,就一直斗得不可开交。一方面,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攻击对方;另一方面,他们利用皇帝和宦 官之间的矛盾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到了文宗时期,当上了宰相的是科举出身的大臣牛僧孺。他推荐了一名科举出身的大臣当他的同僚,但士族出身的大臣们不服气,最终导致双方再次爆发冲突。而这一系列斗争最终导致整个国家变得更加混乱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