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174 朋党的争吵与100个真实神话故事在自然之中绽放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这场争吵是历史上所称作“朋党之争”。这场争吵始于唐宪宗在位时期。
有一次,在长安举行考试,选拔能够直言敢谏的人才。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一人叫李宗闵,一人叫牛僧孺。这两个人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看了卷子后认为他们符合选拔条件,便将两人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得知。他是一个士族出身的高级干部,对科举出身者持有偏见,现在低微出身但却敢于批评朝政的李宗闵和牛僧孺更是揭露了他的不足,他更加生气。他向唐宪宗提醒说,这两人被推荐完全是因为与试题相关联,而非真正因能力而选,因此唐宪宗听信并降职几个试题命题者,同时也没有提升李宗闵和牛僧孺。
当李吉甫去世后,他儿子李德裕继承其地位成为翰林学士。那时候,李宗闵也在朝廷任职。尽管如此,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一个大臣因为私交好,为一名应考者谋取机会,但未能如愿,因为另一位命题者的钱徽拒绝为他提供帮助正巧又有亲戚应考并被选中的情况。大臣们便告发钱徽徇私舞弊。随着事件发展,即使翰林学士(即时任最高文职 官) 李德裕再度表明事实真相,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钱徽失势,并牵连到了受影响的另一方——包括亲友获准参加考试成功获得选中的李宗闿等人的遭遇。
从此以后,由于各自坚守立场,不断斗智斗勇,使得整个朝廷陷入混乱状态,无论谁掌握权力,都会用尽一切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时间,“朋党之争”持续不断,每一次变动,都伴随着政治上的巨大波动,以及更多次的手腕较量,以至于最终导致王室内部纷扰加剧。
然而,在这一系列冲突中,没有哪一方能够获得长久稳定的优势;每当一派掌握主导地位,其它则面临压力,被迫寻求新的支持点。而这样的政治游戏一直持续到最后,那些曾经参与其中的人物,如今已是一片荒凉,他们只剩下回忆那些过去激烈竞争与背叛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每个角色的命运都如同风中的落叶般轻易飘散,最终落入历史尘埃之中,而那个曾经充满希望、充满激情、充满野心与梦想的大千世界,却早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一串串永远无法解开的问题及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