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中的自然风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朋党争吵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吵叫做“朋党之争”。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候开始的。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一个叫李宗闵,一个叫牛僧孺。两个人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看了卷子,认为这两个人符合选拔的条件,就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知道了。李吉甫是个士族出身的官员,他本来就瞧不起科举出身的 官员,现在出身低微的李宗闵、牛僧孺居然敢批评朝政,更是生气。他说,这两人被推荐,是因为跟试官有私人关系。唐宪宗听信了他的话,把几个试官降职,而李宗闵和牛僧孺也没有受到提拔。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冲突一直持续,不断影响着政治局势。当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时,一些大臣为了帮助亲友,也向考核者施加压力。这导致了一系列事件,最终牵连到了当时已经重用的大臣之一——钱徽,以及他所推荐的一位科举出身的小朋友——李宗闵。
这一系列事件激化了双方之间的情绪,使得原本存在于高层中的矛盾更加深刻。一方由李德裕领导,他们是士族背景出的高级军事将领;另一方则由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一群新兴力量支持。这场斗争持續多年,从一代传至另一代,每次更换皇帝,都会重新演变,但内心的情感与利益纠葛从未解除。
最终,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当时掌权者的杨钦义被召回京城后,被一群忠诚追随者视为希望而欢迎。而这些追随者正好包括那位曾经受害于朋党之争的小人物——李德裕。在这个转折点上,他巧妙地利用手中的资源,为自己赢得武统帝王的心,让自己的势力达到顶峰,并最终将对手赶出了权力的舞台。但尽管如此,这场长达四十年的斗争终于告一段落,却留给那个时代以深刻印记:一个国家如何因内部纷争而走向混乱与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