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在棋盘上下一番棋仿佛重现了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传说
曹操聪明地意识到,太尉这一职位在后汉时期往往被赋予老练的官员,他心知袁绍对此不满。因此,曹操决定利用这一点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他听闻袁绍的不满后,便暗自欢喜,因为只要你重视这个虚位,就会自然而然地认可我的权威。于是,曹操下达了新的诏令,将自己调任为司空、车骑将军,并将大将军的高级职位授予了袁绍。这看似简单的任命变动,其实是曹操在玩弄一个精妙无比的策略游戏。
迎奉献帝,这一举措本身并不需要太多劝说,但谋士荀彧仍旧提出了一些理由:“……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些论述都基于站在曹操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从迎接天子的行动中可以获得三大好处:人望、人心和人才,都注重着人的价值。
然而,即便迎奉了天子,曹操也不清楚这能带来多少实际益处,更何况这些都是软实力,而非兵马粮草。而且,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影响一些小型势力的决策,但要真正影响那些更有力量的势力,则显得过于乐观。此刻,在现实主义指导下的行事风格中,曹操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自我实力不足,加上迎奉天子等同于公开显示自己的野心,使得袁绍一直把他视作小兄弟,对待他的态度充满了老板般的情感。对于这样的情况,曹操作之所忌惮的是其宣布不再承认袁绍为首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进入拍卖场景,以目前的情况来说,他还无法与更有能力的人物竞争,这种风险让他不得不慎之又慎。
随着接驾并担任司隶校尉及录尚书事,以及迁都许昌后,再次被授予大将军一职,每一次任命都伴随着皇帝玉玺印鉴。这或许是由于喜悦难耐,或许是出于战术考察,当许昌传出了庄严的声音批评 袁绍参与内战时的事情。
看到这些批评之后,袁绍心里想:“啊?他们居然猜中了,我真是把自己当成村长一样处理问题。”尽管如此,由于皇帝已经下达命令,他不得不同意写了一份检查回复给中央政府。
看到这份检查,无疑让曹操感到高兴,因为请来了天子的效应。他立刻收手,不久又以天子的名义封赏袁绍为太尉,并赐封邺侯。这是否成为第一例通过挟持天子而控制诸侯的事例呢?至少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已经试验过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