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在棋盘上下一番棋仿佛重现了民间十个古老故事的精髓
曹操自视为三公之位,后汉以来,历来安排老将军的虚职,这让袁绍深感不快。曹操得知袁绍不快,便暗自喜悦,只要你在意这个,认我的话,你就能上当。我于是再下诏令,将自己降一等做司空、车骑将军,将大将军之高位赐予了袁绍。这似乎只是一纸任命的诏书飞来飞去,其实是曹操在玩弄着“老鼠戏猫”的游戏。
曹操迎奉献帝,本无需劝导。但谋士荀彧依旧提出几点理由:“……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些都是站在曹操利益角度下的考虑,迎接天子有三个巨大的好处:一、增强人望;二、赢得民心;三、聚集人才。都基于对人的重视。
迎接天子的结果究竟会带来多少益处,曹操未必清楚,而这些加分的软实力非战马粮草,也不是用兵的法术,但能使小邦效忠,更不能使比自己更强大的诸侯屈服。然而,以曹操坚定的现实主义立场,他不会因这而失去理智。
我自身力量不足,就像迎奉天子一样,是暴露野心。在 袁绍眼中,我一直被看作他的小兄弟,以我为主宰。而我,对此又如何不知?现在既然我迎奉了天子,那么宣告不承认你做领袖,这应该是我最忌讳的事。
另外,此汉朝皇帝如同地摊上的古董,在过去曾经流转于各个掌握者之间。以前 袁绍可以置若罔闻,即使盼望李傕郭汜等宵小彻底毁灭他,如今我稍有作为的人一旦出价,他就会惊醒。你知道,我如果进入拍卖行硬碰硬下去,现在还打不过您。我知道这个风险,并且在计算着它。
我接驾后,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当我们迁都许昌后,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这次任命甚至盖上了皇帝玉玺。或许是兴奋过头,或许是试探对方,看许都发出了庄严的声音,把批评袁绍搞内战的话语传达给他听。
袁绍看到这一切,说:“哎呀?他们说中了,我真把自己当成村长了。”
无论怎样说既然是皇帝下诏,我们还是得回应吧,所以 袁绍不得已写了一份检查出来送过去。
当时,当我看到这份检查,无疑感到心里欢畅,不就是请天子到咱家产生效益嘛?所以,我见好就收,一并向天子推荐,让他封赏袁紹为太尉和邺侯。这不知道是否是我挟持着天子的第一个功绩,但至少是在推拉间,我已经试验完毕了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