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在物品间的催人泪下红色故事演讲稿
曹操聪明地意识到,袁绍对太尉这一虚位子感到不满,便趁机暗中喜悦。只要你在意这个虚名,他就能玩弄于股掌之中。于是,他再次下诏,自己退让一步做司空、车骑将军,将大将军的重职交给了袁绍。这看似简单的任命诏书飞驰而来,其实是曹操在进行一场高明的猫鼠游戏。
曹操迎接献帝时,本无需劝说,但谋士荀彧还是提出了几点理由:“……以奉主上为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为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些都是站在曹操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迎接天子的好处有三:一是增加人望,一是稳固人心,一是得人才。皆以民为本。
迎接天子后,到底能带来多少实际效益,曹操并未底定,不过这软实力虽难见兵马粮草,却足以控制小诸侯。而要用此策威慑比自己更强大的诸侯,这正合着曹操现实主义的一贯风格。他不会因这种方式而昏头。
自己力量不足,与迎奉天子相等同,是暴露野心。但袁绍一直视曹操如小兄弟,以自居老板态度待之,而曹操对此当然清楚。一旦他迎奉天子,就相当于宣告不承认袁绍作为首领,这正是他最忌讳的事项。此外,汉室皇帝如今只是一个不值钱的古董,在过去被当作地摊上的流品物,对于 袁绍来说可有意无意盼望其彻底毁灭,如今却又有人提出买卖——虽然只是一介布衣,但若由真正有力的者出价,即使那些宵小李傕、郭汜,也会把他们彻底打败。不过对于现在还未达到那水平的人来说,即便是在拍卖行硬拍下去,也无法与袁绍匹敌,所以这样的风险,对于 曾经权衡过后仍决定采取行动的是 曲折周密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接受驾临后,又任司隶校尉,并录尚书事。在迁都许昌之后,再次担任大将军,而他的任命背后竟然盖着皇帝玉玺。这或许出自喜悦,或许出自探测情况,看起来许都发出了庄严的声音,用来批评 袁绍所犯下的内战罪行。
看到这些批评后的检查,无疑让 替换成“应该”“想象”,可以推断出 曾经的心情激动和欣慰,因为请到了献帝带来了实际效益。因此,当即收手,不再深究,而直接通过朝廷命令,“封邺侯”的荣誉被授予了 袭取前文内容,使得新武器试验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