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在棋盘上展开一场智慧较量回望中国近代史中的经典历史故事
曹操自视为三公之首,自汉末至今,此职位多由老成持重者担任,袁绍对此不满。曹操得知后暗喜,他心想,只要你在意这个地位,我就能玩弄于股掌之间。于是,他再次下诏,将自己降为司空、车骑将军,并将大将军的高位授予袁绍。这一系列任命看似简单,却实则是曹操在进行权谋游戏。
曹操迎奉献帝时,本无需劝说,但荀彧仍然提出几点理由:“……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些都是站在曹操利益角度出发的考虑,迎接天子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强民众的支持和认同感,二是赢得更多人的心志,三是能够吸引更多才华横溢的人才,这些都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
迎接天子的举措后,曹操并未明确其带来的具体益处,更何况这些软实力并非像兵马粮草那样直接可见。不过,这样的做法至少能够影响那些小型势力的行为。但若想要真正影响到比自己更强大的势力,那么按照曹操现实主义倾向,他不会轻易上当。
然而,由于自己的实力不足,与天子相伴只会暴露自己的野心,而袁绍一直把曹操视作小弟,以主仆关系对待。这样的态度自然让曹操难以忽视。一旦他接受了与天子的合作,就相当于宣告不承认袁绍作为领导者的地位,这无疑是他最忌讳的事情。此外,即便汉室皇帝如同古董般价值不高,在过去曾经流转于市场上,如今即使有能力的人来争夺,也只能眼红而已。而现在,有着一定实力的个人却愿意购买这样的“古董”,这对于 袁绍来说,无疑是一种警示。
随着他的行动,一场名为“接驾”的政治表演展开。在许昌新设立的大将军位置上,再次获得皇帝玉玺加盖,使这一事件声名远播,同时批评了袁绍因内战而遭受指责。
看到这一切,袁绍的心中充满了嘲讽:“哼,看来他们真的说中了,我被误认为是个村长级别的干部。”尽管如此,由于这是皇帝亲口所下的命令,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写了一份检查回应。
这种情况,对于曹果然是一个美好的机会。他看到那份检查时必定心里欢喜,因为请到了天子,为自己带来了正面效应。不久之后,又通过圣旨提升了袁绍的地位,让他成为太尉,并封侯。这或许就是第一步利用挟持天子的策略来笼络其他诸侯。总结起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试水先行实验,用来检验新的政治手段和策略效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