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禁的帝王朱元璋的隐秘功绩
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谁都知道,作为明朝的创业皇帝,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只不过是元末淮河流域间的一个放牛娃,只不过是一个为了勉强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但就是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逃荒者,打从24岁投奔农民起义军,从一名小兵开始起步,仅仅经过17年传奇般的奋斗与征战,乃竟登上了堂堂一朝开国天子的宝座! 然而关于朱元璋的评价,却从来都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以至于直到今天,这种集中奉献给他的敬仰、赞美与唾沫,仍然可以在网络上掀起一场暴风雨般的争论——如果刺激得当的话。可无论怎样看,以朱元璋传奇而光辉的军事履历和治国生涯,他显然都有充足的理由当选为中国封建社会位居前三名的最伟大的家和军事家之一。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没准。 有关朱元璋的负面言说,比如杀功臣和所谓,我已在前面的文章谈过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就不再涉及了。在此,我就试着总结一下这位史上罕见牛人的五大历史功绩以证明朱元璋的伟大并非妄言罢。
功绩三: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惠及千秋万代的人文物质成果。
说明:朱棣即位后继续推行“新政”,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皇权,对内削减官僚体系中的冗员,对外进行边疆建设,使得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繁荣时期。他还提倡儒学,并且重视科举制度,让更多人才能够被选拔出来为国家服务。此外,还修建许多公共设施,如长城、北京城等,为后来的几百年间提供了坚固的地基。
功绩四:建立严格有效的人口普查制度,以及其他多项公共管理措施,如创建八股文考试系统等,将教育普及化,为汉族(以及同为炎黄子孙的一些其他民族)提供了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
解说:为了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并维持国家机制运转效率高低,便采用人口普查来了解每个家庭户数大小,即便是在那个没有现代统计方法的情况下也是非常先进的手段之一。而对于教育,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其成为一种必需品,而不是特权阶级专利,这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传播,使得汉族人群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来支持整个社会发展。
故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混乱而艰苦年代里,有很多英雄豪杰凤雏涅槃,但唯有少数几个真正能跨越时间与地域,那些成功者们往往拥有独特之处,而其中尤以将个人奋斗精神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最终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影响力最大扩张的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类人物。这正是为什么人们会不断地回顾他们,并且在不同的心境下对他们抱有不同的态度,因为他们既可能让人感慨万千,也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他们似乎总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生活本身是一场永恒未知又充满希望的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