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的悲歌守护着一座被遗忘的鬼城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酆都自然是酆都大帝的住所,也是所谓的鬼城。然而,丰都县并不是最早的鬼城所在。东汉张衡《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叫鬼门,万鬼所出入也。”这里提到了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鬼国”的概念,而非战国时期成书的大概于战国时期,这说明战国时期已有了关于幽冥世界和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
传说中的“蒿里”,即泰山旁边的一片地方,被认为是死者灵魂归去的地方。汉乐府《蒿里》的诗句“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死后灵魂归宿的地理位置和情感寄托。而东晋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提到,“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唐朝诗人李白也曾赞叹罗酆山,即将其比喻为沉默不语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土地。
南北朝期间,不少道教典籍记载并完善了罗酆以及酆都大帝的概念,并演化出了五方鬼帝,其中多称酆都大帝为北帝。在宋代之前,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信仰逐渐发生变化。
宋代之后,由于一个误传事件,最终导致了丰都是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小旅游胜地。而这个误传源自两位方士王方平与阴长生,他们辞官修道,在现在的丰都会飞升得道升仙,因而人们口口相传变成了“阴王”,成了阴间之王,从此丰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一个被遗忘却又复苏的小镇,它深深烙上了时代印记。在这座曾经被誉为幽冥世界中心的小镇上,现在可以见证到庙宇景观,以及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情景。这是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地方,是一次探索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