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一个传说朝廷之中有人即便做事也难如登天
曾国藩受大清一把手咸丰天子之命,在湖南组建湘军剿洪秀全之“匪”。曾司令看到湘省官员做好事,次次做得坏;做好事,件件又做不好。所以他在司令部设立了审案局,绕过巡抚,绕过地方式院,直接派部队捆索子捉人,一时间,湘省肃然,严打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但对于湘省官员来说,把大暴徒捉完了,又如何生计?捉一回大暴徒,再把大暴徒放出去,这才是执法之产业链条啊。曾司令这样做不但夺去了湘官们捉人审案的权力,更截断了其财路。湘省官员自然咬牙切齿。不过曾司令是天子派来的,一般地方官员是作声不得。
曾国藩兴办团练,不但把地方权力抓了一把在手,更把军事权切来一块,每天拉着士兵到野外拉练。大清到末世,大部分八旗子弟兵已腐朽不堪,而汉人绿营兵多数为兵痞,只会酗酒泡妞,没有真正的战斗能力。而且行军打仗的人都经常病倒,因为无法适应夏季三伏和冬季三九的恶劣天气,最先起来造反的是长沙副将清德。一日,他带领正规军直赴曾国藩民兵营地特来炸友军(非误炸焉),将所有警卫都打伤了,只有跳窗逃跑才能保住性命。
这次的大水冲龙王庙事件,就发生在湖南巡抚府旁边,当时巡抚骆秉章躲着不出来。当时逃到骆巡抚这里寻求保护,并要求严厉处理部队。但骆巡抚只是低头办公,不哼气,将事情推给别人处理。这让曾国藩非常恼怒,但作为皇上的红人,他只能忍耐。他恃有两点支持:第一恃上面,有皇帝撑腰;第二恃正义,他所为的是为了圣明除弊的事业。他靠山牢靠、理由站得住,所以并不担心。
后来,他向皇上告发长沙协副将清德,说他性格安逸,不遵训饬,还指出国家形势紧急,该将疲玩如此,以至于督率士卒无能为力,最终请求革职。在短时间内,便接到了命令,将清副司令革职并移送刑部审查。这使得曾国藩能够更自由地进行他的工作,但他很快发现,即便有力量,也难以改变系统中的弊端。他向地方政府要钱,被告知现在财政困难;要营房,被告知土地价格昂贵用途有限;当他请求调解矛盾时,也遭到了拒绝……最终,无奈之下,他带着一千多名团丁离开长沙,在衡州城附近的衡山地区扎根。
之后几年里,由于守孝三年并菩提顿悟:“政界得以‘天下之至柔’才能‘驰骋天下之至坚’”,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激进愤青变成了政治遗老。他看透了旧社会的种种问题,如烂赏、逢迎吃喝、邀功和不诚实,都已经习以为常。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去念书学习圣贤,现在则更多关注世俗文法斗争策略——使用“狐狸经”,而不是硬碰硬对抗。这样的策略,使他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体制内,同时也变得更加务实,从而成为了一位令人敬佩的政治家和名臣。很多后辈学者甚至模仿他的早期行为,而不是他的晚年政策,因此被称作“学狐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