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中的乌龙犹如传统文化中的琼浆美酒虽小却能引人入胜
在古老的杨梅岭上,住着一位年迈的夫妇和他们十二岁的聪明伶俐儿子喜儿。喜儿不仅外表俊美,还异常能干,从小就帮家中做事。为了让他有更多学习书本知识,父母送他去村中的私塾读书。
有一天,当同学们放学后都到村外玩耍时,喜儿突然回忆起母亲要准备午饭的事,便急忙赶回家。他刚进门,就被母亲叫去打水,因为水缸空了。走到溪边时,他看到两条泥鳅争夺一颗珠子,觉得很有趣,便捡起来带回家。不料其他孩子也想拿珠子,一群人围过来抢夺,最终珠子进入他的嘴里。他吞下珠子后,感到非常遗憾。
正当他沮丧时,他决定继续自己的学习。在桌前,用笔墨砚瓦开始描红字。这时母亲端来饭菜,却惊讶地发现喜儿脸色变紫、眼睛突出、头顶生角、喉咙响雷声般响,同时身形越来越长。他变成了一个龙——乌龙!龙需要水才能飞腾,因此乌龙冲破屋檐飞向云端,将全家的恐惧与惊慌带入了暴风雨之中。
爹娘追赶着哭喊:“喜儿呀回来!”但乌龙听见父亲的声音便停下脚步,一共停了十八次才离开视线。这段时间里,他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些地方积聚成九条溪流和十八个沙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溪十八滩”。
从此以后,每逢暴风雨,即使是远方,也有人说:“那是因为那个聪明伶俐的少年喜儿变成了那股巨大的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