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tv削藩之谜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为何不敢动藩王
从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割据成为了唐朝稳定的大敌。然而自唐肃宗开始,大唐并未实施大规模的削藩政策,他们的尝试虽然不乏其例,但多为小打小闹,甚至不足以与朱元璋时期的削藩相比,那么唐朝为何不采取像其他朝代那般的大规模削藩呢?难道中央权威在唐朝并不足?
若是如推恩令那样施以巨力,地方豪强们必将公开反抗。推行如此策略必须有坚实的后盾支持;否则,地方势力绝无好话。历史上曾有过将一藩镇分而治之,其中一部分授予原藩镇领袖亲属,但这位亲属仅接掌权柄即遭逮捕,其理由是藩镇势力的存在,而逮捕他的正是他自己的亲戚,即原来的 藩镇领袖。
然而,这些割据各地的疆主却对此种承诺持怀疑态度,他们个个经得起考验,不愿放弃手中的兵权。尽管皇帝许下优厚待遇,也未能引诱他们接受。在他们看来,手中握有的权利乃至于生命的一份子,而交出兵权后,便担心性命难保。大权在握者惧怕何事?正是这个问题所在。
因此,在唐朝晚期,对付这种割据局面,无疑是一个棘手且无法完成的事业。回望历史,我们发现,有多少位英明皇帝真正解决了“藩镇”、“内忧外患”以及外戚等问题?只有在社会大乱时,这些矛盾似乎消失了一段时间,使得某些人暂时能够掌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