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代帝王顺序削藩之谜 - 安史之乱后的皇权危机
从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割据成为了唐朝稳定的大敌。然而,从唐肃宗开始,大唐并未采取大规模的削藩政策,他们的削藩行动虽然有,但更多是表面的小动作,甚至不足以与朱允炆时代相比。那么,为什么唐朝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削藩呢?这是否意味着唐朝中央权威并不足?
要想像武则天推恩令那般深入施行,每个地方的强人都会感到不满,一旦公开反抗,那么推恩令就难以为继。一个强大的后盾是必不可少的,而缺乏这样的支持,各地藩镇即便被分割,也不会轻易听命于中央。
历史上,有一次唐朝试图将一个藩镇一分为二,将一部分给了原来的 藩镇大佬亲戚。但结果令人意外,那位亲戚刚接手权力,就遭到了捕捉,被指控拥有巨大的势力,同时抓捕他的竟然是他自己的亲戚——原来的藩镇大佬。
然而,这种策略在当时却无法让那些控制着兵力的诸侯接受。大多数人视手中的权力如同生命一样珍贵,即使皇帝提供优厚待遇,他们依然认为交出兵权意味着自己的生死存亡。在他们看来,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失去掌控一切。这导致在中晚期的唐朝,对于削藩这一任务,无论如何都显得无济于事。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只有在社会混乱或灭顶之灾时期,这些问题才能够暂时得到解决。当这些内忧外患消散之后,这些问题又重新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