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的由来又是什么它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拥有长城历史背景资料的伟大国度中兴起的
父亲节的传统与庆祝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各具特色,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纪念方式。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选择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来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通过送礼、家庭聚餐或其他活动来表达对父亲们的感激之情。
父亲节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是在1910年由美国人创立。在那一年,华盛顿州的一位名叫安娜·玛丽亚·罗杰斯(Anna M. Jarvis)的女性提出了设立母亲节这个想法,并在1908年的第二次国际妇女大会上推广了这一概念。她的目标是为了纪念她去世的母亲,并为了减少战争和促进和平。但随后,她开始思考,为何不应该有一天专门用来纪念父亲呢?
罗杰斯夫人回忆起自己早年丧母,由慈爱父母抚养长大的经历。她提出了设立“父爱”日这个想法,并建议将其定在她生日前一天,即二月十四号。这一建议最终得到了接受,二月十四号被定为美国人的母亲节。
父亲节在中国的发展
尽管中国并没有官方规定六月第三个星期天为父亲节,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一群文人发起了庆祝父亲节活动。他们选择了八八国难之变——1945年8月8日,也就是抗战胜利后的当天,这一日期具有特别意义,因为它可以转换成汉语中的“爸爸”,同时两个数字相叠加形成了“父”的形态。
自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八日便成为上海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个特别时刻,用以表达对伟大先辈以及所有辛勤工作、养育孩子的人们深深敬意。这一习惯虽然没有得到全国性的认可,但却反映出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和家庭成员间关系尊重与珍视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