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228 土木堡的惨败与20个简短神话故事中的物品考察
在明太祖的统治时期,他深知宦官专权给国家带来的灾难,因此制定了不让宦官干预国政的规矩,并将其刻在铁牌上,希望子孙后代能够遵守。然而到了明成祖时代,这一规矩便被废除了。
明成祖夺得皇位后,他担心大臣反对自己,便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迁都北京之后,他设立了“东厂”,专门用于监控大臣和百姓,以防有反叛之举。他更害怕外界的大臣不可靠,因此让亲信太监管理东厂。这种做法使得宦官的权力逐渐增强。
到了明宣宗时期,即便是批阅奏章,也由一个宦官代为处理,这样一来,宦官的地位更加巩固。一名叫王振的流氓自愿进入宫廷成为太监,因为他略懂文字,被称作“王先生”。他被派去教导年幼且爱玩的太子朱祁镇,通过各种方式满足朱祁镇的情感需求,使两人关系密切。
随着时间推移,王振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大臣谁也不敢得罪他。即便一些高级贵族也试图讨好他,将其尊称为“翁父”。他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此时北方蒙古部落瓦剌崛起,其首领也先派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并要求赏金,但遭到王振拒绝。这激怒了也先,他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大同守将出兵抵抗却败于瓦剌军手中。
面对危机,大臣们劝说英宗带兵亲征,但英宗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只要听从王振的话就行动。当英宗决定亲征时,一路上因为缺乏准备和纪律混乱,最终导致士气低落和粮食短缺。
退兵本应迅速进行,但由于王振考虑到自己的田产安全,以及为了摆脱士气低落的情况,再次改变方向,让士兵们往回走,这延误了撤退时间,最终导致土木堡战役中的惨败。在这场战役中,不仅五十万名明军损失惨重,而且当地百姓受尽苦难,整个国家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