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政治制度与变革中齐国如同一颗光芒璀璨的星辰却在秦国的强势攻势下如同被无情剥夺了夜空中的位置最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继承了韩、赵、魏、楚、燕的霸业后,向齐国发起进攻。齐王建接受秦使者访问为由,却被以此为借口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从原燕国南部直奔临淄,这一突然的北方攻势让齐军措手不及。面对这种局势,作为末代国君的齐王建却没有组织全国抵抗,而是选择投降。在这个生死关头,他竟然因为五百里封地而轻易放弃国家大义。
对于这样的决策,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当一个国家处于灭亡边缘时,其领导人应当展现出超越个人利益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决心。而齿牙之下丧失了担当,无疑是导致国家覆灭的一个关键因素。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并非绝望无归。即墨地区士大夫曾劝说:“我们拥有数千里的疆土,可以召集百万精兵。”更有六国残余力量愿意联合起来与秦争斗。但是,齿牙之下偏偏选择了妥协,因为他渴望过一种不需要担责任的小日子。
然而,历史证明,那种小日子的幻想最终成为了悲剧。他未能获得那五百里封地,只得在两棵松柏之间求死。这也是一种死亡,是对自己缺乏担当和责任感的一种惩罚。当世界给予你更多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自己所求不过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接受它,更不会改变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