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龙袍的独尊者
导读:我们在观看的影视剧中,皇帝无一例外都穿着明晃晃的龙袍。然而,这在清朝之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剧里那些穿着衣服到处跑的皇帝,都只不过是穿着“寿衣”而已!
现在的影视节目中,经常让以前的皇帝穿上明朝时期才有的龙袍,其实这是错误着装。
网络配图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时有规定,时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终始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五行)与黑、白、青、赤、黄(五色)分别相配的“五德”说,秦始皇曾以黑色袍服为尊。晋代实行金德制度,以赤色为贵,因此晋代皇帝多以红袍居多。而后,“五德”说受到挑战,一些皇帝也不再以“五德”说为惟一准则。
到了隋朝,文帝始光和炀帝始光皆著黄袍,但未禁止他人穿用此色。至唐高祖武德年间开始对百官百姓禁用黄衣,使其成为专属于天子的服饰。此后各级官员依据品秩分别使用紫朱绿青等不同的颜色。
自周至明,大部分时代对于正式冕服,有统一标准,即全身披挂黑纹章制成。这符合周礼精神,不变的是遵循总路线,也即顺应自然法则,即水火木金土各有所宜,而非如今想象中的突兀变化。
秦汉魏晋之间,每个朝代都根据自己所认为的地位或文化特点来调整十二纹章排列方式,以显示自己的尊崇古典,但基本不变。
宋元之后尤其是明初,因为主张道教思想,将红作为最重要的一种颜色,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政治仪式中。但这并不意味所有人物都能随意披戴红色的衣服。在现存历史资料中,只有死去的人才会被安排披戴这种特殊装束。
由于戏曲艺术传承了清末民初对古代服饰文化断层,以及现代影视作品误解了这一点,让我们以为所有史诗般的人物都是理应如此打扮。不过实际上,在清朝之前,没有任何一种形式能够证明这些动人的场景曾经真的发生过,而只有清朝才能看到真正意义上的「龙袍」出现与流传。
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误解又如何影响我们的历史认知?是否应该重新审视那些被广泛接受但未必准确的事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