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宋朝东京的自然之光
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才开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国趁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
庆历三年(1043)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企图遏止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的四月,在东京福宁殿崩逝,以五十四岁之齡,被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其庙号仁宗,被葬于永昭陵。
在其统治时期北宋经济繁荣,而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不以财取民心;不以权取士心;不以货取臣心;不以威而动百姓。此乃仁者也。’帝诚无愧焉。”史家将其统治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他善书法尤擅飞白书,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诗》录有其诗。在历史上,他被称誉为“守成贤主”。他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在封建时代算是很难得的,因此,他被历史学家称誉为这样的人物。而他的励志变革,如提倡文章应明道、致用,以及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都成为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最终,他没有能够看到自己的儿子们长大成人,因为他们都早夭了。他晚年的生活充满了病痛,最终是在汴梁皇宫驾崩,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然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他的死引起了辽国的震惊,他们甚至想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来寄托哀思。这也是因为他在位期间保持了四十二年的和平,为此,他还曾说过:“我要让我的儿女们享受到长久的和平。”然而,这份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因为战争依然不断地侵扰着这个时代。而尽管如此,他作为一个君主,却仍旧是一代英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