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再狠一点的话清朝皇帝就如同一艘被暴风雨彻底摧毁的帆船终于无力抵抗只能低头求救
如果李定国再狠一点,清朝皇帝或许就求和投降了。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之一,他在十岁时就随张献忠起义,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并且骁勇善战,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在明朝灭亡后,李定国与张献忠一起参与反明斗争,但最终失败。之后,他认识到反明的失误决定,便率领部众与当时的南明合作,继续参与抗清斗争。
在一次战斗中,李定国使用战象为先锋,大败清军马匹受惊的情形,让人联想,如果他能坚持到底,或许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使得清朝皇帝不得不考虑求和投降。但遗憾的是,由于他的心肠太软,他过于仁慈,在新会失去了最佳的战机,最终病死在勐腊,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永历实录》记载:“长八尺,眉目修阔,躯干洪伟,举动有仪度”,在军中“独以宽慈著”。“临阵陷坚逐,不置死,不名一字。”这正是李定国那种英勇无畏、又深沉内敛的一面。他曾被誉为万人敌,也曾因为宽厚待人而让人们称赞他。
然而,当代史料显示,即便如此英勇的人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也难逃宿命。最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他一气之下病死在勐腊,这样的结局让人感叹,如果李定国能再狠一点,或许能够改变自己以及整个时代的命运。而那时候,只要有一位像他这样的枭雄,再狠一点,那么清室可能就会迎来一个全新的篇章。